制冷行业发展持续加大,带动制冷产品量价齐升。行业龙头今年三季度业绩有望再次爆发。 近期,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莞阳光股份等氟化工上市公司相继披露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预期增长公告。相关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超出预期同比增长170%的下限。 申万宏源证券最新研报认为,在国际惯例框架内,制冷剂长期逻辑依然存在,行业结构有上升趋势,继续看好制冷剂国内外贸易价格共振和上涨趋势。 双业y 领导者绩效 氟化工上市公司中,第三代制冷剂配额主要集中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东钢股份等少数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受益于今年制冷剂行业持续高景气,制冷剂龙头企业前三季度业绩明显提升。 三美近期财报显示,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5.24亿元至16.46亿元,同比增长171.73%至193.46%。其中,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5.29亿元至6.51亿元, 同比增长199%至268%,环比下降11%至增长10%。 公司表示,今年以来,第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大幅削减,第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管理继续执行。竞争格局持续优化,上游需求增加,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前三季度,公司氟制冷剂产品均价同比大幅上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永和股份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56亿元至4.76亿元,同比增长211.59%至225.25%;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85亿元至2.05亿元,同比增长447.64%至506.85%,环比增长6.34%至17.83%。 永和股份认为,业绩大幅增长的动力是制冷行业高景气度的延续、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链的协调。具体来说,公司优化了邵武永和生产线等生产基地的运行效率,提高了相关氟化工产品的优质率和产销量,推动了邵武永和从“产能建设”向“效益释放”阶段转变。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邵氏实现了五用和的持续盈利。同时,公司依托氟化工全产业链布局,通过加强成本控制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推动公司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东光阳光预计9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4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3700万元,同比增长171.08%至199.88%。公司表示,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不仅是报告期内公司在电极箔、电容器领域市场优势的进一步整合,也是制冷剂行业生态和竞争秩序的持续优化。截至目前主流制冷剂,第三代制冷剂价格持续上涨,为公司营业利润大幅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制冷剂热潮预计将持续 从价格走势来看,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制冷剂价格持续上涨。今年以来,制冷剂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趋势。 百川盈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15日,主流第三代制冷剂产品R32国内均价ct,6.2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45.35%,同比上涨64.47%; R125国内均价45500元/吨,涨幅8. 33%,同比涨幅30%; R134A国内均价52500元/吨,较年初上涨23.53%,同比上涨54.41%; R410A国内均价5.3万元/吨,较年初上涨26.19%,同比上涨45.21%。 今年四季度制冷剂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吗? “从协议长期价格走势来看,四季度第三代制冷剂价格高位景气仍在持续。”近日,一位行业研究员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根据市场公开信息,今年四季度制冷剂长期承兑价格协议已经结束。其中,R32为60200元/吨,较三季度合作社长期价格上涨9600元/吨; R410A为53200元/吨,较第三季度合作社长期价格上涨3600元/吨。 制冷剂生产企业也看好行业发展。国内最大制冷剂龙头巨化股份在日前的投资者接待日表示,公司对制冷剂市场总体看好。 “国内外空调企业仍处于产能扩张和优化全球基地布局的时期。受全球市场区域结构变化影响,传统淡季和高峰期进一步减弱。新能源汽车在全球传统石油市场的渗透也加快,对第三代制冷剂R134a的需求增加。”相关人士表示,请照顾好公司。 巨化还援助表示,今年四季度,公司订单情况良好,出口发货量较为集中。目前市场价格高于第三季度长期协议价格,公司相当乐观。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播放最新财经新闻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